情报探索

全院血糖管理系统在住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

 

糖尿病发病率在我国已超过11.6%。住院患者中,糖尿患者非常普遍,其中初发糖尿病、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的比例非常高。监测患者血糖水平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检查方法[1],通过监测患者血糖水平,实施有效控糖治疗有助于患者的病情控制。在传统医疗模式下,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的管理主要依靠患者的被动就医和自觉管理,缺乏血糖管理的系统性和规范性,导致糖尿病的血糖达标率不理想[2],直接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预后。国内医院已经开始运用住院患者系统化血糖管理。患者在住院期间所监测的血糖,血糖信息可以即时传送至数据库,医护人员可在电脑数据库端实时查看住院患者的血糖值及趋势图[3]。天津市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水平欠理想,应加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、运动、糖尿病知识学习等方面的综合管理[4]。

本院为天津市第一家使用“华益血糖信息系统”的医院。且我院引进全院血糖管理系统为南开区首例。利用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,形成以内分泌专科科室为主导的全院血糖规范化监测与管理模式,从而提高全院住院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和医疗质量,同时也为医院血糖管理的模式进行创新性探索,建立符合我院的血糖管理模式。

1 材料与方法

1.1 临床资料

自2015年11月起,内分泌一科首先安装本系统,经过医务人员不断体会、沟通、提出个性化需求、完善的过程。自2016年10月逐渐启动全院多科室的该系统安装,至2019年1月,全院共11个科室的病房完成安装并使用,2018年5月开始,利用全院血糖管理系统,开发、启用了非内分泌科室向内分泌一科发起请会诊功能。

1.2 方法

采用北京华益精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(IGMS)和临床智能血糖仪(GLUPAD)对住院患者的血糖进行监测。IGMS、GLUPAD通过与我院医院信息系统(HIS)实现住院患者的信息对接,抓取住院患者信息,同步到GLUPAD中,在每次测量患者的末梢血糖前,护士可以通过GLUPAD在患者床旁点击患者信息,进行患者身份的识别和确认,并且注明患者所测血糖的时间点(例如:早餐前、早餐后、睡前等)。得出血糖数据后,GLUPAD的血糖数据会实时同步到IGMS系统中,并对上传的数据进行存储、汇总,随时可以打印出每个住院患者监测血糖情况的表格,清晰明了。在IGMS系统中,可查阅患者住院期间各个时间段的血糖波动图形、血糖大事件发生情况。并且对于多次住院的同一个患者,可以查询血糖历史信息、波动特点。对于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,利用IGMS,医生可以根据餐前血糖数值,直接传输胰岛素泵的负荷胰岛素用量,护士接到系统传输的数据后,执行泵入胰岛素负荷量,及时、准确、可靠。

IGMS系统中预设了血糖阈值(3.9~12 mmoL/L),上传至IGMS的住院患者的血糖超出阈值范围,IGMS系统会立即弹出该患者信息,做出提示,以使相应科室的临床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,判断该患者是否需要内分泌一科专科医生会诊,如需会诊,可借助血糖管理系统向内分泌一科发起会诊申请,内分泌一科会诊医师接到请会诊提示后,可以调取该患者的血糖信息并及时到请会诊科室会诊,指导患者的治疗方案,可以把会诊完成时间平均控制到2~3小时之内。

2 结果(附全院血糖管理系统提取的部分数据图表)

我院自引进全院血糖管理系统以来,至2019年3月,监测血糖29 660人、测血糖次数89 418次,其中:低血糖1 099次(血糖<3.9 mmoL/L);高血糖24 757次(血糖>12 mmoL/L),申请会诊223次。由于IGMS和GLUPAD与我院医院信息系统(HIS)对接,所有上传的数据都可以实现汇总、留存,随时可以打印出每个住院患者监测血糖情况的表格,清晰明了。而传统住院患者监测血糖模式,只是依靠监测血糖的护士人工核对患者身份,用便携式血糖仪监测血糖后,手工将血糖数据录入病历,清晰、工整性差;如果连续、多个患者测血糖,还会增加混淆率。见(图1-6)。

图1 各科室启用血糖管理系统时间

图2 各科室测血糖使用率

图3 低血糖比例

图4 高血糖比例

图5 医院各科测血糖人数及人次

图6 内分泌一科血糖监测情况

利用全院血糖管理系统发起的会诊申请,可以把院内一般会诊的完成时间平均缩短到2~3小时之内。可以说,全院血糖管理系统相当于开通了院内一般会诊的“绿色通道”,使患者血糖管理更及时,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,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。

上一篇:疼痛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探索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