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报探索

家里蹲“蹲”出来的情报,宅男影响了二战战局

 

“你知道,如果不是这该死的战争,我一定会是个出色的编剧……”

这是间谍之王胡安?普约尔?加尔西在日记里写下的一句话。谍报工作严肃认真,讲究秘密真实,怎么会和主观性比较大的编剧联系在一起呢?然而,谍报与编辑却在加尔西这里完美融合。

两者结合达到什么效果呢?加尔西捏造了一个28人的情报机构,从希特勒那里骗来了巨额的活动经费,为盟军争取了诺曼底登陆的主动……
你可以看作巧合,也可以理解为严密的逻辑推理。
加尔西是西班牙人,出生于1912年。在他24岁时,西班牙爆发了内战。在战争中加尔西的父亲战死,母亲和妹妹则被抓进了监狱。西班牙内战看似内战,一定程度上却是代理战争,而挑事的一方就是德国法西斯主义。加尔西由此恨透了德国。
加尔西四处流浪,二战爆发后,他也想加入反法西斯主义的队伍。加尔西的目标就是做一名间谍。

加尔西来到军情五处毛遂自荐。此时的加尔西,相貌平平,邋里邋遢,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技能。自然加尔西被拒之门外。
这一拒就是四次。但是没有第五次。因为第五次,加尔西已经跑向土耳其驻英国大使馆,并见到了德国军事情报局特工人员。加尔西将自己扮演成一个亲纳粹的西班牙官员,并靠着在军情五处应聘时掌握的信息,一通忽悠,最后竟然被选中了。

加尔西被送往德国慕尼黑在德国国防军军事情报局接受训练。军事情报局是当时规模最为庞大的军事谍报机构。在这里加尔西接受简单的训练,而且还伪造了个人身份,然后到英国做间谍。
这一走德国人也不知道他去干嘛了。不过,没过多久,德国人却源源不断地接收到加尔西传来的情报。
什么英国人的军事基地、后备物资、矿山矿产,应有尽有。德国人大开眼界,这不像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应有的“战绩”。于是,他们一一验证这些情报,结果都得到了确认。

从此,德国人对加尔西深信不疑,并且还给他提供经费,支持他发展了28个线人,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情报网络。
这样情报越来越多,德国人据此对英国采取军事行动,屡试不爽。德国人高兴了,但英国人怀疑了,军事行动各个层面都出问题,自己肯定被一个间谍网络给盯上了。
于是,英国人采取了严密的反间谍措施,并追根溯源,很快就锁定了德国斯图加特的一处民房。加尔西由此露面,英国人惊讶不已,这不就是那个屡屡碰壁的邋遢哥吗?

加尔西交代,自己接受德国的培训后,并没有去往英国,而是呆在这间民房里。一切情报都是他根据英国旅游指南、地图和每天报纸上登记的火车时刻表空想出来的。自然,那个拥有28个线人的情报网络也是他虚构出来的,其目的就是骗取经费。
既然一切情报都是编造的,为什么还那么准呢?加尔西有自己的逻辑:火车时刻表密集表明运力繁忙,这样就会集聚移民或者物资。而移民和物资集中的地方一般是在准备或修筑工事。他将这些零碎信息整理起来,加上合理想象,就成了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情报。

加尔西不愧是做情报的天才。后来,他投靠盟军专门给德国人编造假情报。当然,这情报也不能太假。他要么发送一些意义不大的情报,要么对于重大情报晚半拍发送。德国人对他深信不疑。
在诺曼底登陆时,加尔西向希特勒传递盟军在加莱集结的假象,从而为盟军在诺曼底争取时间和兵力。直到前一天,他才对希特勒说盟军要在诺曼底登陆,但为时已晚。

诺曼底登陆后,加尔西选择全身而退,并在盟军的安排下,上演了“被处死”的一幕。而德国人还蒙在鼓里,还特意给加尔西“情报网内人员”寄来34万美元。真正的加尔西则浪迹江湖,仿佛人间蒸发了一样。